内容详情

精研护理技艺 凝聚专科力量|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护理专科小组工作坊活动圆满举行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深化专科护理的专业精髓,推动专科护理快速发展,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与影响力,发挥专科护理小组在院内的引领作用,2025年第一季度,糖尿病专科小组、静脉治疗专科小组、伤口造口专科小组、护理安全小组分别举办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工作坊活动,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优质的护理服务。

 糖尿病专科小组: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交融

 糖尿病专科小组工作坊活动聚焦于胰岛素皮下注射,内分泌科护士长章慧进行现场演练及教学,护士们认真观看,现场体验了各种胰岛素笔的实际操作。章慧护士长为参加练习的护理姐妹们一一指导,从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开始,到安装笔芯、排气、调节剂量,如何规范选择注射部位,如何正确进针……学员们都按捺不住,纷纷亲自上阵,分组练习。参加活动的护士们纷纷感慨此次培训受益颇丰:原来小操作也有大学问啊!

 

 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安全输液,守护“生命线”

 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开展的工作坊活动,以“安全输液,守护生命线”为主题,本次会议由静疗小组成员及新入职护士共50余人参与,通过理论培训、实操演练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学培训。活动中,儿科护士长马兰与PICC 专科护士徐玉梅详细讲解并演示了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港的精细化管理,并演示了穿刺技巧、固定方法及冲封管标准流程,内容贴近临床需求。护理人员分组进行拆解练习,通过“一对一”纠错与标准化示范,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熟练掌握规范的操作技巧。这种“讲、听、练、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导管维护操作达到精细化管理,为长期输液患者的“生命线”提供了坚实保障。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理论实践相结合,提升评估与护理能力

 在此次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工作坊活动中,王艳科护士长作为组长首先带领小组成员学习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对第一季度压力性损伤工作进行了总结及第二季度工作做了系统性安排,随即宣布工作坊正式开始。

 造口治疗师谷小娟作为此次工作坊的主讲人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除了详细介绍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还现场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类敷料进行换药等实用技能。同时,邀请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压力性损伤治疗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提问,主讲人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参与活动的小组成员表示:“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压力性损伤的认识更加深入,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护理技能。这将有助于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压力性损伤的愈合。”

 

护理安全小组:构建安全防线,守护患者健康

 跌倒/坠床和管道滑脱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本次工作坊采用理论学习与现场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首先由专科小组组长章玉娟汇报第一季度不良事件,小组成员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深入讨论,从评估、宣教、环境管理等多维度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真实案例复盘,小组成员积极交流,分享临床经验,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今后的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次四个专科小组工作坊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我院护理团队对专业技能提升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护理质量的高度重视。护理部主任胡玉清表示,护理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通过本次护理工作坊活动,护理人员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收获颇丰。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专科护理内涵,不断探索更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助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