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的路上总有,阿玛放飞祈祷的经幡,仰望高原总有,圣地千年不化的雪山……”闲暇时刻每每听到这首《天上的西藏》,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援藏那一年里,遇到的那位对我露出灿烂笑容的藏民,关于她的故事,成了我一生难忘的宝贵记忆。
那时我刚开始来这里组织援藏工作,美丽的玛旁雍措湖,神秘的冈仁波齐山,阿里的蓝天白云都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无限美好,但高原缺氧、强烈的紫外线也给我的身体上带来了种种不适,失眠、头痛、心慌、胃胀,体重快速下降,每天都吃不下东西。
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并未让我退缩,我想起了临行时医院领导的殷殷嘱托,医院援藏前辈们对我的鼓励,我迅速调整心态,让身体赶紧恢复,践行作为医者的使命。我坚定地告诉自己:一年时间要争分夺秒,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院领导慰问家属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平常的早上,在查房的时候我遇到了她。
她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藏民,因为肺炎住院,治疗后症状好转,已经准备出院,但在查房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全身的皮肤都呈现酱红色,这种红并不来自于高原的紫外线,更让我感到好奇的是,每次查房她都戴着一双黑手套。
在我的要求下,她摘下了那双黑手套,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我大吃一惊!她的双手没有一处完好,手心满是皲裂起皮,再撸起裤脚,大面积的皮肤都是湿漉漉的,破溃明显。根据职业的敏感性,我考虑她应该是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皮肤病。
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她这个情况已经很多年了。常年瘙痒难耐,甚至夜里都会被痒醒,再加上反复抓挠,皮肤多处破损流血。换作常人可能根本无法忍受得了这种痛苦,可在她的脸上,却显得非常平静。
在这医疗资源匮乏的高原之上,看病本来就艰难,能看皮肤病的医院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她只能忍耐、再忍耐,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里渐渐适应了这种身体的不适,甚至就连这次肺炎住院,她也没想过看一看自己的皮肤病。
“大病靠拖,小病靠抗。”多少藏民皆是如此。
我内心深知这个疾病给她带来的困扰,由于当时支援的对口医院并无皮肤科,我便迅速联系了本家医院皮肤科潘挺猛主任,经过线上会诊,他考虑该患者是慢性湿疹,随后给予了相关药物对症治疗。
两天之后,她跟我说觉得自己的皮肤不痒了,之前湿漉漉的皮肤也开始变得干燥。
等我再次过去查房的那天,她特意等在了病房门口,还没等我走到,她就边挥手边迎了上来,她的那双黑手套已经摘掉,激动地紧紧握住我的手,哽咽地用藏语说着:“突及其,突及其。”
我知道那是“谢谢”的意思。她的眼角噙着泪水,笑容却灿烂如蓝天之下飘扬着的彩色经幡,语言上的障碍并没有阻挡我们之间建立起的信任,那一声声“突及其”成了我和她之间心照不宣的密语。
那一刻,我心底涌出了深深的感动,我想我们援藏传递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怀揣医者仁心,在这雪域高原上播撒大爱的精神。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像这样平凡的故事每天都会在援藏医疗队上演,在这里,走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工作需要更多的付出;在这里,生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为国白衣执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虽有苦,但更多的是乐,为藏区群众的欢笑而乐,为汉藏一家亲而乐。
援藏的这一年就好像一场梦,梦里有高原上的蓝天白云,有拉萨河的波光粼粼,有八廓街的酥油茶香,更有许许多多笑脸上的一抹高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