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关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早发现,早干预,守护生命健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同时部分患者存在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由于其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MDS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我们的骨髓就像“造血工厂”,负责生产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抵抗感染)、血小板(止血凝血)。当这个“工厂”出现故障,生产的血细胞数量不足或质量不合格时,就可能是MDS。患者会因正常血细胞缺乏,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格外重视。

 

身体可能发出这些“预警信号”

 MDS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血液疾病混淆,若出现以下情况,需提高警惕:

  •  贫血相关: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红细胞生成不足,身体缺氧导致。

  •  感染风险增加: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发烧,或出现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且恢复较慢。

  •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时,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可能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轻微磕碰后出血不易止住。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建议及时进行血液检查。

 

如何诊断与治疗?

MDS的诊断需要结合血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染色体检查等多项指标,由血液科医生综合判断。其治疗方案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主要包括:

  •  支持治疗:如输注红细胞改善贫血、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帮助患者维持基本生活质量。

  •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调节造血功能,减少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常用药物包括去甲基化药物等。

  •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病情进展风险高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愈的唯一机会,但需要严格评估条件。

  •  

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MDS的病情进展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病情稳定,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维持;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迅速。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反复感染或出血,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检查等明确诊断。同时,患者和家属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最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虽然复杂,但并非不可控。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主动了解疾病知识,科学应对,才能为生命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